2022-03-25 14:42:16
深圳公司注册记账报税公司注销一体化企业财税服务 https://www.qhtycs.com/
这几天,关于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的争论又起。
■西湖大学专业多是“天坑”?校长施一公回应
西湖大学首次招收本科生,引发了很大关注,其中也不乏一些质疑。
有网友问:“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西湖大学现有的本科专业中,四大天坑占了三个,这个您怎么看?”
还有网友吐槽:“我翻了所有老师的publicationlist,全是搞材料、材料、材料……西湖大学干脆改名‘西湖材料大学’好了。”
面对这些关注和争议,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直播中进行了回应。
他表示,自己也是在两三周之前刚听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的说法。不过,他认为:“不管是在科学还是其他领域,兴趣驱动是最重要的。而在考虑兴趣的时候,我建议,学生和家长都不要过多关注收入和就业。因为这样会误导孩子,会让孩子为柴米油盐担心。”
他更是直言:“任何一个进入西湖大学的本科生,根本不需要担心‘生化环材’对将来的影响。如果西湖大学的毕业生在生化环材领域都不能有好的发展前途,那么这个世界可能就不需要这些专业了。”
但是,网友们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止,相关话题还上了知乎热榜。
其实,这些年来,有关“天坑专业”的讨论在网上一直很火。作为科学前沿的生化环材专业,为什么有很多人劝退?这些专业真的是仅仅适合不缺钱的人的“奢侈专业”吗?
■作为科学前沿的“生化环材”,为何大家都在劝退?
“生化环材”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领域的统称。
毫无疑问,生化环材这四大专业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各个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生物学破解生命密码,化学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材料研发解决能源危机,环保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热门话题。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四大天坑”的帽子扣在了生化环材头上。在网上随便一搜,便会出来很多关于这些专业的“劝退帖”和“自救分享”。
为什么会出现“四大天坑”之说?
(1)成功渺茫
走上生化环材的研究道路,如果想要成功,想要获得突破,几乎没有一条清晰的路线。
他们很难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到底要走多久才能看见终点的光,科技成果能否实现产业转化。
有媒体报道,生化环材的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经常被实验折磨得陷入抑郁,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国家花钱培养你,你怎么就做出这种破烂?当初还想学居里夫人攀科学高峰,就这水平?”
(2)薪酬不高
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生化环材毕业生的薪资确实不及金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据说,生化环材专业的学生要想“过得好”,需要读到博士甚至博士后,工作待遇才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生化环材的薪资上限,很可能是金融、计算机等行业的下限。
有网友自嘲:“计算机都是青春饭,生化环材越老越吃香,可没人告诉你,它们的工资线根本不相交。”
(3)就业困难
生化环材作为实验型学科,本科生的知识体系和基础技能在求职时不占优势,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只能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转行。
然而,当读到硕博时,可能又会面临上面第二条令人难堪的窘境——对口专业薪资水平不如预期,若此时想转行,近十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也有一些人选择报考公务员,然而,可供生化环材专业报考的岗位非常少。
2019年,杭州政府共招录325个公务员职位,但只有1个岗位要环境专业,且不是唯一指定专业。专业受限,生化环材人只能报考三不限,竞争非常激烈。
2021年,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公开招聘社区干事,公示了免笔试人员名单,有5位博士获得免笔试资格,除了一名博士来自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其余博士全部来自“天坑”专业。此事当时也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确实,科研需要人才,但如何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供求关系,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推动高校产学研高度融合,还需要探索。
■生化环材专业,还能报考吗?
马上要到2022年高考了,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还能报考生化环材专业吗?
去年,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在招生时写给家长和考生的一些话,或许可以解答:“基础学科被认为是天坑专业,被避之不及。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
1999年,邓红兵进入武大,被调剂到环境科学专业。他对这个专业根本没兴趣,一度想复读,辅导员做了工作后他才安下心来,静心投入。很快,他就找到了感觉,从本科读到博士,如今已是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博导。
邓红兵表示,他这几年带的研究生,找工作时起薪基本在20万元左右,而院系培养出的学子中,更不乏大批长江学者、知名教授、行业领军人才、上市公司老板。
他表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对所谓‘天坑’专业最好的反驳。学习和工作没有轻松的,又轻松又挣钱的专业根本不存在。”
其实,无论什么行业、什么专业,确实如此。学好了是顶尖人才,是领域大神,收入和前途自然都不错;但如果不下功夫,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会变成“坑”。
不用刻意躲避“天坑”专业,因为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一定会很有收获。同样的,这些专业也需要真正心怀热爱的人。
无论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同学,还是目前上高一高二的同学,不妨问问自己,自己真正热爱什么、今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好之后,再选择专业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