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公司业绩预喜!“中国神船”提速 军工迎最佳中报季

2022-02-06 09:24:18

刑事辩护律师

  8月25日,中船系个股集体走强,中国船舶、中船科技涨停。分析师称,“十四五”改革红利望驱动军工上市公司数量、质量等方面持续提升。

  “中国神船”来了

  8月25日,中船系个股集体走强,中国船舶、中船科技双双涨停,中船应急、中船汉光、中船防务、中国海防、中国重工等跟涨。

  消息上,中国船舶集团副总表示,两船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建平表示,目前已经推进实施了集团总部机构改革,船海服务业和智库咨询机构专业化重组整合,地区公司区域化整合实体化改革,新组建重大工程管理中心、未来发展研究中心和装备保障中心等重要改革事项。

  后续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科技创新体系重塑、上市公司整合融合等深层次改革工作,以改革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增强动力。

  此前,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张英岱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透露:造船行业周期较长,相对航运业、钢铁业,对市场价格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但目前造船市场回暖已经在订单量与船价上有所体现。

  随着国际海运景气度回升,将进一步利好船舶企业订单释放空间,而集团内各业务顶层优化布局,将强化各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带动公司业绩提升。

  集团资产整合提速

  种种迹象表明,两船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国神船”将诞生。近期中船集团动作频频,旗下资产整合有望提速。

  7月初,中船集团9家上市公司齐发公告,因国务院国资委将其控股股东股权划转至中国船舶集团,导致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

  此次公告初步兑现了市场对中国船舶集团整合的预期,从方向上看,中国船舶集团顺应了全球造船企业多兼并重组的大趋势,军民业务协同弥补了民船市场的缺口,加速了我国船舶向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相应上市公司的业务也将得到结构性优化,有利于提升效率释放业绩。

  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国船舶集团将加大在沪发展力度,加快在沪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进船海创新资源在沪集聚发展,努力提升船海装备产业发展能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上海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船集团旗下各家研究所将随之加快资产证券化进度,也是重要看点之一。

  8月18日,中船集团旗下一家公司——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冲刺IPO。

  资料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九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船应急、中船汉光、中船科技、中船防务、久之洋、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

  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06家,资产总额8733.8亿元,员工34.7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

  从目前情况来看,北船已按照“分板块上市”思路打造出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中国重工(海洋装备总装平台)、中国动力(综合动力平台)、中国海防(海洋信息及船舶电子平台),旗下还拥有中国应急(应急交通装备)、久之洋(光电装备)两大上市公司。

  南船3家上市公司也按照业务板块进行了整合,中国船舶(船舶总装上市平台),中船防务(船舶动力上市平台),中船科技(高科技资产上市平台)。

  国金证券表示,北船资产集中了我国船舶系统设计的绝大部分,尤其是军用船舶,在上游设计、中游制造总装、下游核心配套三块产业链中,上游和下游80%-90%在北船;南船的建造能力相对更为突出,拥有新接订单排名全球前十的外高桥造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军舰制造厂江南造船。近年来,我国的海军舰艇多由北船设计配套、南船建造总装。

  安信证券表示,中船系整合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一是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二是整合资源聚焦主业,从而提高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三是相关上市平台重新定位,为中船集团体外优质资产后续注入明确方向,未来中船集团旗下资产运作有望进一步加速。中航证券首席分析师张超则指出,整合将有利于中船集团在自主可控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着重高附加值船型突破,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军工板块成长逻辑显现

  回顾A股板块,军工行业是央企上市公司中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板块。国内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低,呈现出“小资产大集团”的特点。

  受资产属性、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科研院所、防务业务等大量核心军工资产长期处于上市公司体外,目前国内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率低不足30%,大幅低于欧美成熟军工企业,超过4万亿总资产的大部分仍在上市公司体外,其中最优质的科研院所资产大部分未能上市。

  回顾今年以来军工板块的整体表现,自5月份以来,板块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

  截至8月25日,Wind航天军工指数自年初以来上涨6.15%。而自5月以来,航天军工指数最大涨幅接近41%,军工板块的“成长”逻辑正逐步兑现。

  估值方面,截至2021年8月2日,航天军工行业指数市盈率-TTM为118.63倍,低于平均值137.94和中位数126.23。

  Wind数据显示,军工板块整体估值目前处于历史中位值以下,在明确向好的产业趋势下,板块的估值体系将随之发生变化。

  从基本面角度看,未来国防军工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成长性突出,资产证券化提升预期也将抬高国内军工行业估值水平。

  7成军工公司业绩预喜

  据数据统计,截止8月25日,与军工概念沾边的公司共有62家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从当前披露情况看,本次有可能成为历史上业绩最佳的中报季。

  在这公布业绩预告的26家公司中,业绩预增33家,略增7家,扭亏5家,预喜率73%。

  从业绩同比增长幅度来看,21只军工股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其中,精准信息是“预增王”,公司预计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约6400万元~6600万元,增长23030%~23753%。

  海特高新排名第二,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92亿元,同比减少4.43%,剔除华芯科技的影响后,收入同比上升12.06%;实现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亿元,同比增长1793.73%;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2710.25万元,同比增长151.95%。

  以外,赛微电子、博云新材、国机精工、泰豪科技等公司增长幅度排名靠前。

(文章来源:机会宝投研社)

文章来源:机会宝投研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商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