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0 19:45:01
有这样一群大象,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只为远离家乡。只是它们不知道的是,离开家乡给它们自身以及周围的人类带来多大的困扰。
对于人类而言,重达3000-5000公斤的亚洲象具有碾压人类的力量,它们强壮有力的身躯足以对人类造成致命伤害。
另一方面,大象的消化能力并不好,只有40%的食物能够被它们所用,剩余的60%将会被直接排泄出来,消化能力不强的它们,为了维持如此大的体型只好每天摄入足够多的食物。而一路向北的结果就是北方的食物难以满足它们的生存,此时它们又会闯入居民区,糟蹋农田。现如今的它们共造成了当地直接经济损失680万元,未来数字还会继续上涨。
除此之外,亚洲象不喜欢寒冷,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而它们的老家“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无论是环境,还是食物,都非常适合它们生存。而一路向北的结局就是食物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冷,越来越不适宜它们生存。既然如此,它们为何还要长途跋涉向北迁徙呢?
中国科学院研究院谢灿提出:
“我更相信这是云南野生大象固有迁徙本能的一次觉醒。有可能是因为某次太阳活动异常引起的磁暴激活了这种本能。”
许多动物都会利用地磁场进行迁徙,而太阳活动又会对地球磁场造成一定的影响,那这15头亚洲象不断向北进发,是否和地磁暴现象有关呢?
大象导航能力
通过这15头亚洲象迁徙的路线可以看到,亚洲象在一路向北的过程中几乎是朝着直线在向北方迁徙,这意味着大象有一定的辨别方向能力,否则它们可能会出现原地打转的现象。
但是遗憾的是,现如今人们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所以暂时并不清楚它们一路向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据专家推测,象群向北有可能是因为原来的栖息地内食物不足,导致大象外出觅食,在觅食途中迷路,导致了一路向北。
另外,象群种群中,雌象通常是象群首领,如果象群首领的经验不足,或者辨别方向的能力出问题,也有可能会导致它们一路向北。专家推测,有可能是因为象群首领辨别错了方向,但它却认为自己的方向是对的。
虽然我们还不了解大象究竟是依靠什么来辨别方向,但要知道的是,亚洲象北上的时间,刚好与太阳带电粒子流造成地磁暴的时间吻合,那这是否说明大象异常北迁,是感知到了地磁暴呢?
地磁暴
我们知道,太阳以核聚变的方式释放着光和热,给地球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可能。而另一方面,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又会影响到地球。
从肉眼上看,太阳表面似乎非常安静,但其实太阳表面非常狂暴,它们会向外散发出太阳风,以每秒上百公里的速度轰击着周围,地球距离太阳位置较近,也在时时刻刻受着太阳风的肆虐,但幸运的是,地球有一个地磁场。
地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威胁,地球生命才得以诞生。如果没有地磁场,那么地球上的大气层将会被太阳风带走,地球生命也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因为地磁场可以将太阳风导向地球两极地区,所以在南北极周围,会形成一圈极光。但如果在太阳风异常凶猛时,此时将会引发地磁暴现象,甚至在纬度较低的地方出现极光,比如:1989年出现了地磁暴现象,导致在美国南方的德克萨斯州都可以见到极光。
那地磁暴现象和大象异常向北有没有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说,仅靠目前的证据还无法证明大象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而且如果地磁暴真的会影响到大象的迁徙方向,那么受影响的肯定不是只有这15头大象,而是整个大象种群,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只有该大象家族一路向北,其余的都在原产地内活动。
所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大象向北迁徙和地磁暴的联系不够紧密,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大象都会迁徙。
如何将大象运往原产地?
随着大象一路向北,它们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多,造成的直接损失也越来越多。而且如果它们来到人口稠密的地区,将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阻止它们继续向北迁徙,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麻醉,但由于该种群数量较多,而且有幼崽需要保护,一旦使用麻醉,可能会惹怒大象。
其次是食物引诱,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食物引诱的效果并不强。目前只能寄希望于及时设障,想办法将它们引导回原来的栖息地。
延伸阅读:
逼近昆明,这群大象还在北上!而且,另一群也“逛吃”9天了…
自4月16日起
一支由15头野生亚洲象群
组成的“逛吃团”
一路“象”北!
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
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
(戳开图片回顾相关新闻↓↓↓)
5月30日,云南15头亚洲野象仍在向北迁徙,40余天的路程已长达400公里。
(野象群在山林间活动。图源:“云南发布”)
梳理15头亚洲象“北迁”的行进时间
可以发现
越往北大象停留的时间越短
根据观测记录显示:
2020年12月,此次“北迁”的象群到达普洱市墨江县,在墨江县停留约5个月;
2021年4月16日,象群从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
2021年4月24日,其中2头大象返回墨江县,其余15头大象继续向北行进;
2021年5月16日,象群到达红河州石屏县;
2021年5月24日,象群进入玉溪市峨山县;
2021年5月29日,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
野象群在县城游荡
据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消息,30日上午,在峨山县逗留6日后,野象群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大湾村境内,距昆明市区已不到100公里。地图显示,大湾村位于峨山县峨峰山以北20公里左右,此前6天时间里,它们一直在玉溪市峨山县逗留。
▲野象留下的脚印比成年男子脚掌大一圈,脚印深至脚踝。图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5月30日凌晨,象群破门闯进大水冲村郭朱光家中,郭朱光与妻子立刻爬上房顶避险,象群在屋内吃掉200公斤玉米、踩死2只鸡后离开。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已提前通知大家撤离,但郭朱光抱有侥幸心理留在家中。象群从郭朱光家出来后又进入稻田觅食,随后走进深山。
▲村民家中被野象食用过的玉米。受访者供图
无人机红外功能夜间“跟踪”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2个无人机监测小组,利用无人机红外功能不间断地对野象群实施勘察、跟踪,由联合指挥部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和防范准备,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村中活动的云南野象。图源:“云南政法”
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派出5名专家于30日前往红塔区,与指挥部共同商讨应对象群北迁相关措施。
“可能是‘漫无目的’地寻找‘出路’”
贵州省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员冉景丞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野象迁移可能是在漫无目的地寻找出路,如果野象群一直没找到栖息地,它们也有可能原路返回。
冉景丞称,野生动物对栖息地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人类在当地种植橡胶林、茶叶等经济作物时,变相减少了亚洲象的觅食空间,象群的迁移可能与此有关。
▲村民讲述象群闯入大水冲村民宅。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追象”行动
5月31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获悉,野象群出现在洛河乡附近的玉溪大河中。
▲探访云南玉溪阻拦象群进城路段:20吨重卡路边待命河道有挖掘机阻拦。
工作人员向河道旁的护坡上抛撒菠萝和玉米,诱导野象群向西北人烟稀少区域迁徙。
▲5月31日,红塔区洛河乡。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而据云南发布信息,目前,前方指挥中心已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共450余人次,出动警车、渣土车228辆、挖掘机4台、无人机3架,提前开展布防,继续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并采取投喂亚洲象喜食食物的方式,保证象群食源,减少群众损失。
这波大象还没走
又有一波来凑热闹了
据央视新闻消息,17头去年南下的亚洲野象从5月23日起进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逛吃至5月31日。
(图自勐腊县勐仑镇人民政府)
据勐腊县勐仑镇人民政府公众号介绍,这群野象是2020年底南下进入勐仑,是勐仑子保护区内时隔41年再次发现的野生亚洲象群。该象群包括7头小象,此后这群野象便一直在勐仑镇周边的村寨活动。
据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是野象继今年2月5日以来第二次踏入植物园境内。目前,野象尚未品食园内珍稀植物,勐仑管护所、林业站、植物园的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正对象群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全面掌握象群最新动态。
(勐腊县勐仑镇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全预警通告)
正如专家说的
想要与亚洲野象和谐相处
最好的办法便是
尊重野象的生活方式
减少对其栖息地的侵占
大象们能否安然回家
小坊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