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09:39:00
导语:数年前,杭州保姆这场案发生后,莫焕晶立即认罪,所以那一刻,公众认为这场案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事实证明莫焕晶纵火。
而那时,谁也不会想到阴谋的走向,更不会想到林生斌与这场案的关系。但时隔4年,各种质疑都提醒公众,林生斌似乎与这场案有关,而且,朱小贞的邻居也反映,林生斌性格平时较为内向且说话很少。他对人很冷漠,附近的人对于他并没有多少了解,反而是朱小贞,善良热情,与附近的人相处融洽。
邻居爆料和林生斌平时的表现不一样。林生斌私底下是个很淡定的人,但在公开场合,林生斌似乎在说话,林生斌一直在努力塑造人。继续在观众面前表演,用团队来催眠。因此林生斌在这几年里背弃了很多人对他的信任。
奈何无论发生什么,假话终究还是假话。林生斌翻案后,陆陆续续也有人对此案提出质疑,包括她到后面直接指出林生斌与她有不正当的关系。她本人一说出此言,林生斌即刻暴跳如雷。他甚至向莫焕晶扔了一个热水瓶。莫焕晶只能自己喃喃自语了一些痛苦的话语,最后,她只能寄希望于向狱友倾诉这些。
莫焕晶曾对狱友说起遗漏的关键线索,真相背后还隐藏了什么?
1.莫焕晶说出此案关键信息
莫焕晶在案后还自己动手写了两封有关信息,信中还明确强调了所有权和连带的消防责任。莫焕晶认为,一旦发生纵火,物业负有不动产责任。实际上,莫焕晶的言论与林生斌随后对不动产的索赔有相当大的关系,毕竟林生斌在这场案发生后长期忽视其他事情,只倾向于追究所有权责任。
林生斌希望从物业处得到赔偿。最终获得1.2亿赔偿。对林生斌来说,这是他最感兴趣的,但那一刻,观众对林生斌的经历很同情,所以他们没有注意到林生斌的说法有什么问题,但现在看来,莫焕晶和他已经有了默契。
她和林生斌既然达成了一种默契,为什么在法庭上说她和林生斌不正当的关系,林生斌有第三次外遇,主要原因是党林山律师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这场案让他很尴尬,但当林山了解案件的审理情况后,他发现案发后有些关系还没有理清。
后来,党林山律师以莫焕晶为转折点。他希望从莫焕晶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当林山律师提到莫焕晶的儿子是为了给莫焕晶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她踉跄跄,在庭审中与林生斌发生了不幸的一幕,但她并没有说出全部真相,她独自一人揽下了全部责任。
但是莫焕晶曾向他人说过一些很关键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如果属实,也意味着莫焕晶希望独自支持所有指控。莫焕晶在定案后,林生斌却让儿子去到了国外,这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一般的情况下,林生斌应是把他们视作敌人一般。毕竟他不想看到和案有关联的人。你怎么能把敌人的儿子送到国外深造呢?
正因这样,这场案后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而这也是这起案在舆论上引发众议的关键。
2.火灾现场是否使用了化学物质?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纵火发生后,人们注意到朱小贞家的火灾看起来很奇怪,正常情况下,普通居民家的火灾是灰烟,而朱小贞家的火灾是浓浓的黑烟。许多人说,这种烟只有在化工厂着火时才能看到。普通家庭着火怎么会冒黑烟?当时是否有化学物品在现场?
那么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吗?事实上,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线索,有几个细密的地方可以观察到是否使用了化学物品。
第一,从当时在场民众所观察到的信息,可以确认的是朱小贞的房子在起火后,起了非常大的浓烟,与常规的火灾并不相同。
另一个方面,在当时的现场有几个用来装东西的容器。据说这几个容器是用来容纳水的,到后面有人称是用来存放化学物质,过去了几个小时,因为朱小贞住的是豪宅,但这几个容器显然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第三,莫焕晶放火烧了客厅。她打开了一堆书,然后把它们扔在沙发上。其实,这种说法还远远不够,因为根据现场情况,你可以发现客厅沙发和墙壁之间有一米多的距离,家里的火势蔓延是因为帐篷被点燃了。过去了几分钟后,假如没有化学物质,是怎么可能会发生如此大的火灾?
第四,林生斌忘了清理的小板子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说那一刻小黑板上写着“600”,非常多的民众不懂得这个数字的含义,直到后来有专业人士称这是一种易燃的化学物质,普通人自然不清楚这些,只有懂行的人才能看出其中的含义。
加上这些疑点,这场案的发生似乎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
3.朱小贞因何没有向她的的家人发出求救信息?
案发后,朱小贞给邻居打了语音,分别打了110、120、119,但没有通知林生斌的家人,其实林生斌的兄妹住在同一个小区。朱小贞可能会想给邻居打语音,但她却自动置之不理。朱小珍注意到什么了吗?
总结:这场案已经过去四年了。目前尚不清楚此案能否立案侦查,但我们相信,这场案如果有什么蹊跷之处,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